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> > 区县新闻

聚焦四个维度,推进体教融合

发布时间:2020-05-07 10:55 信息来源:连云港体育局 字号:[ ]

近年来,灌南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体教融合要求部署,聚焦课堂教学、师资培育、赛事引领、社团建设等四个维度,全面推进健康第一理念落实,切实提升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,体育教学、运动训练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工作成效显著。

聚焦机制完善,筑牢体教融合主阵地。一是理念先行,加快体教融合观念转变。专题召开校长、分管校长、体育教师会议,认清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定位、学校体育肩负的新使命,提高体育工作者体教融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,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水平。二是保障有力,持续提升体育设施水平。对照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要求,依托改薄工程、两类学校建设等,加快推进全县中小学,尤其是乡镇中心小学、村小体育设施水平。统筹用好课内课外、校内校外资源,推进体育教学课程化、运动参与生活化。三是完善评价,激发体教融合新动能。教育与体育部门协同推进“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”,动态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。加大体育工作在学校综合考评、校长职级制考核中的分值占比及结果运用,督促学校全面落实体教融合,激发体教融合新动能。

聚焦赛事引领,搭好体教融合大舞台。一是体育赛事常态化。全面落实校园体育工作要求,以校园足球建设为抓手,扎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进校园活动,各校每年召开一次以上校园运动会、体育艺术节等活动。目前全县共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19所。二是单项赛事品牌化。构建包括校内竞赛、校际联赛、区域选拔在内的青少年校园体育竞赛体系,全县现有“县长杯”校园足球联赛、校园篮球联赛、踢毽跳绳比赛、田径运动会等品牌赛事10余项,参赛人数、比赛水平、社会影响力等不断提升。县内村小孙湾小学获得2019年连云港市“市长杯” 校园足球联赛冠军,并取得2020年“省长杯”校园足球联赛入场券。

聚焦人才培养,畅通体教融合渠道。一是创新结合模式,选好苗。深入推进体育强县建设,构建县校两级体育人才培养机制,建立健全后备人才培养考核评价和备案机制,依托县体校训练中心和城区优质学校,加大优秀人才选拔力度。二是统筹学训安排,育好苗。加快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,改善运动员基础训练和文化学习条件进一步优化学训条件,完善教学、训练设施,严格按照训练大纲,科学统筹学训安排,提高文化学习效率和训练质量,做好因赛影响文化学习运动员的单独辅导和补课安排。三是拓宽就学渠道,送好苗。根据运动队梯队建设和“名校办名队”“名队进名校”需求,畅通运动队、运动员入学、转学渠道,用足用好高中段学校体育特长生招生名额,建立体育特长生培养与上升机制。近年来,我县输送至国家田径队、省田径队的杨欢欢、刘泉彤、市体校的汪号翔、徐英琪等4 名运动员,先后在省十九运动会和2019年全国青年运动会上摘金夺银。

聚焦师资培育,打造体教融合主力军。一是坚持引育并举。加大体育教师招聘力度,在核定编制总量内配齐体育教师,加快体育教师队伍补充力度。依托体育教师名师领航团队、乡村体育教师发展联盟等平台,加快教师业务能力发展,提升体育专兼职教师培育力度。以省市竞赛为杠杆,加快体育教师培养,近三年,全县10余名教师获省市基本功大赛、优课比赛一二等奖。二是坚持培训提升。每年开展体育教师、教练员、裁判员的培训。通过“请进来,走出去”,加强体育教师国际、国内交流力度,提升校园足球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水平。先后外派6名体育教师赴德国、英国、新加坡等地学习。三是坚持保障落实。全面落实好体育教师待遇问题,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、运动训练和活动计入工作量,保证体育教师在评优评比、工资待遇、职称评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。

聚焦社团建设,丰富体教融合新载体。一是体育社团多样化。以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为抓手,全县中小学先后成立项目多元、特色鲜明、自主选择、常态开展的学生体育社团240余个。其中,田楼小学“腰鼓”社团等 3个社团被评为省中小学生优秀体育社团。二是社团管理科学化。各校通过加大社团组织领导、强化规范管理等举措,用好体育大课间、课后延时服务,保证体育社团活动常态开展。三是社团资源社会化。为进一步丰富体育社团活动内容,提升学生参与率,增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保护力度,各校充分调动家长、社会等体育资源,成立具有本土体育特色的“腰鼓运动”“舞龙舞狮”等体育社团6个。


手机扫一扫查看当前页面
站点地图 | 联系我们 | 电话:0518-85425221

主办单位:江苏省连云港市体育局 维护单位:市体育局办公室

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号: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617号 网站标识码:3207000031